第九十一章 非洲、东南亚、华北,三线齐头并进-《同志,你的成分太复杂了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胜利的风,很快便吹到了太原。

    10月末的正午,一轮大日高悬于空。鼎香楼的伙计正拿着扫帚清扫门口的尘土,街角处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。

    “大捷,鲁省大捷!同志们在胶莱平原全歼了鬼子好几个师团,咱们的人都打到海边啦!”

    张全福一愣,手里的扫帚差点掉在了地上。“啥,又打赢了?!这么快?”他赶紧在围裙上擦了擦手,接过自家掌柜递来的《新华日报》。

    只见报纸头版头条赫然印着粗体标题:

    「鲁省八路军歼灭日军第十二军,解放全省!」

    「总指挥嘉奖前线将士,号召全国军民继续奋战!」

    胜利的消息像燎原野火一般传开,鼎香楼里很快便挤满了人。

    感受着大堂里喜悦且热闹的氛围,孙掌柜满脸通红。他一脚踩在条凳上,猛地一拍桌子向全场的顾客们宣布道:

    “各位,今儿个茶水点心全免单!咱八路军在山东打了大胜仗,这可是天大的喜事!乡亲们敞开了吃,就当给咱们的子弟兵庆功了!”

    “老杨,快去准备砂锅驴杂汤、红烧驴碎肉和驴肉火烧。每桌上一份,肉不够了跟我说。”

    “快,动作要快!已经到饭点了,别耽搁大伙吃饭!”

    收到自家掌柜的安排,杨保禄立马开始指挥帮厨们起锅烧水。听着满屋的喧闹,他突然觉得眼眶有些发热。

    几年前,鬼子在太原城里耀武扬威,三蛋舞者的兵听见鬼子的冲锋声,跑得比兔子还快。

    而如今城内早已恢复了秩序,八路军的巡逻队时不时踏着整齐的步伐走过大街,给市民们带来了满满的安全感。

    看着不远处贴着“减租减息”、“支援前线”的布告栏,杨保禄微微一笑,紧接着对身边的学徒说道:

    “等咱们一会忙完这一波,你帮我去一趟城郊的公墓,给贾贵的坟头添份酱驴肉,再带上一瓶地瓜烧。”

    “饭钱,就记在我的账上。过两天发工资的时候,直接让掌柜的从里面扣。”

    提到记账二字时候,杨保禄猛地想到了那张会让自己做恶梦的脸。他笑着摇了摇头,紧接着小声地嘀咕道:

    “这狗东西,走之前还丢下了一屁股烂账。”

    “你欠我们鼎香楼的饭钱酒钱,恐怕也只有黄金标才能算得清。下辈子,争取做个好人吧。”

    ······

    三楼包间,一名商人打扮的男人正坐在靠窗的位置。

    此人身前的餐桌上摆着一碟酱驴肉、半壶花雕,筷子横搁在青瓷碗上,碗底还压着一份当日的《新华日报》。

    所有布置,仿佛是某种约定好的信号。

    似乎是邀约者没有准时抵达,他只能百无聊赖地看着酒楼大堂。

    跑堂的伙计提着铜壶在酒桌间穿梭,铜壶嘴冒着腾腾的热气,在阳光下氤氲成一片白雾。

    食客们划拳的吆喝声、酒杯碰撞的脆响、以及角落里时断时续的琵琶声,在酒楼里交织成一片热闹的市井画卷。

    可这一切欢腾,都与他无关。

    男人就静静地坐在窗边,指间的飞马牌香烟明明灭灭,烟雾在眼前缭绕,像一道无形的屏障,将他和满堂的喧嚣隔成了两个世界。

    楼下的笑声越响亮,就越显得他此刻的孤独。

    突然,楼梯口处传来了一阵脚步声。

    来人是一位穿着西服的年轻人,一双眼睛沉静如古井。他左手端着一托盘的好酒好菜,进门后直接坐到了餐桌旁。

    “先生,十年陈的绍兴黄暂时还没温好,要不您先喝点汾酒吧。”

    “心冷,喝什么也无妨。”商人接过酒杯,脸上闪过一丝明显的无奈。将酒水一饮而尽后,他一边从公文包中拿文件,一边熟络地吐槽道:
    第(1/3)页